分类: 热点资讯
海鱼虽美但要小心异尖线虫。为了解异尖线虫在海鱼中的感染状况,日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疾控中心与该市滨海新区卫生院联合开展了海鱼体内异尖线虫监测工作。本次主要监测了小黄鱼、带鱼、青占鱼、马鲛鱼、鲳鱼等五类居民较常食用的海鱼品种。监测人员对样本进行分类解剖检测,除鲳鱼外其余四类鱼体内都检测出了异尖线虫,其中小黄鱼和青占鱼感染率都比较高。
异尖线虫广泛存在于各种海洋动物,最终宿主为鲸类和鳍足类,其幼虫常寄生于小黄鱼、带鱼、三文鱼、马鲛鱼、鱿鱼等海鱼和软体动物体内,当人进食含有活的异尖线虫幼虫的海产品后,就存在感染的风险,常会出现胃肠不适,严重者可出现上腹部剧痛,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近年来我国开展过多次鱼类感染异尖线虫情况的调查,我国海域中鱼类异尖线虫的感染率很高,渤海、东海、南海中鱼类异尖线虫的感染率在53%—73%。2011年的一次调查中,239个海鱼品种中,194个品种感染了异尖线虫,感染率达到81.2%。在文献报道中,部分品种海鱼异尖线虫感染率可达到100%,平均定植度为6.3条/尾,甚至有的一条鱼体内可以携带上百条异尖线虫。
据了解,我国目前还没有异尖线虫感染的报道。海安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异尖线虫病尚无特 效药物治疗,预防感染最有效的手段是养成卫生健康的饮食习惯,食用海鲜产品前应进行彻底的烹饪,不可生食或半生食。倡导相关食品企业及餐饮场所在加工、销售海产品前,应对其进行冷冻处理,冷冻不仅可以杀灭海产品中的寄生虫,还可以杀灭致病性弧菌。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海鱼是首要的预防方法,鱼肉要加热熟制后食用,异尖线虫在-20℃冷冻24小时后便可全部死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