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专家原创
人体的机能曲线整体看来其实就是一个“过山车”型,从出生开始,身体各项机能开始逐渐健全并向快速发展,而大多数器官的机能在20-30岁之间会到达顶峰,随后便会一路下跌。有数据指出,多数人在40岁的时候器官功能可达80%,50岁时剩70%,此后年龄越大,衰退越快,70岁时仅剩35%。
大脑从20岁开始衰老,人的神经细胞在出生后便不再分裂,也不会再生。肺从20岁开始衰老,肺活量从20岁开始就缓慢下降;生育能力从35岁开始衰退,无论男女;骨骼35岁开始老化,35岁以后,骨骼开始流失,进入自然老化过程;心脏40岁开始老化,人的血管老化,人也就老化。当然,还有的器官则是从一出生就开始老化,它就是皮肤,而过了25岁之后,胶原蛋白的生成速度减缓,皮肤的代谢能力也变差,最明显的老化迹象是有色素沉淀、失去弹性、缺少光泽等,都是皮肤老化的警讯。
颜值、运动能力、体力等涉及日常生活的各项指标的降低都让人越发感觉不自在,但倘若仅是如此,想必也不会让人们如此重视。更为关键的是,人体机能的下降更多的是伴随着健康情况的“恶化”。卫生部一项数据表明,人一生罹患重疾的几率高达72.18% ,超过1/3的人会得癌症。10个健康的男性中有3个会在65岁之前得重疾,10个健康女性中2个会在65岁之前得重疾。因此,日常“养生”也就成为了人们不可回避的话题。
养生既是传统,也要科学
养生是通过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达到延年益寿或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保健行为。而“食药”养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传统养生途径,金代今河南省兰考县名医张子和指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考药攻。”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
药物是应对疾病的有效方式,但养生则是应对疾病的前置措施,毕竟有着“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并且很多疾病也是可以通过食疗进行治疗的。中药是我国的传统瑰宝之一,有许多药材也可以作为食物食用,依托药物作用的支撑,这类物质可以起到更好的养生保健作用,这类物质被称之为“药食同源”。
自2002年卫生部发布了87种药食同源物质名单《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以来,药食同源物质的阵营正在逐渐壮大,有许多具有悠久食用历史或者地方特色的“食药物质”正在走上舞台。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国卫食品发〔2021〕36号),对目录实施动态管理。截止目前,我国药食同源物质已达到“93+9”,即93种明确食药物质,再加上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山茱萸、天麻、杜仲叶九种试点物质。下面就盘点一下日常生活中几种常见的、亲民的药食同源物质。
枸杞子
“保温杯里泡枸杞”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人尽皆知的养生俗语,也间接明确了枸杞的养生功能。枸杞子富含由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鼠李糖等组成的功能性枸杞多糖,众多研究已经指出枸杞多糖的保健功能,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补肾、保肝、明目、养颜、健脑、排毒、呵护生殖系统、抗辐射损伤等十六项保健功能。同时,枸杞子自口感微甜,无论是作为日常休闲零食,还是泡饮服用,都是容易让人接受的健康选择。
大枣
大枣,“五果”(栗、桃、李、杏、枣)之一,因维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维生素王之美称。维生素C使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胆固醇少了,结石形成的概率也就随之减少。
维生素C、核黄素、硫胺素、胡萝卜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具有较强的补养作用,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黄酮-双-葡萄糖甙A有镇静、催眠和降压作用,其中被分离出的柚配质C糖甙类有中枢抑制作用,能够帮助安神、镇静。大枣富含的环磷酸腺苷,是人体能量代谢的必需物质,能增强肌力、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山药
山药有“食物药”的称号,富含精氨酸、淀粉酶、碘、钙、磷及维生素C等,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效,是健脑、明目的佳品。其营养成分薯蓣皂是合成女性荷尔蒙的先驱物质,有滋阴补阳、促进新陈代谢的功效;而新鲜块茎中含有的多糖蛋白成分的粘液质、消化酵素等,可预防心血管脂肪沉积,有助于胃肠的消化吸收。并且山药是常见的蔬菜种类,无须额外的关注,通过日常的饮食即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当然,养生的最好方式就是健康饮食,参考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再结合自身的饮食习惯,打造出专属于自己的养生秘笈。
作者简介:
刘刘球,从事营养保健行业研究,主要方向:政策解读和技术分析研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