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专家原创

健康“刚需”塑造脂肪酸新格局

分类: 专家原创

2022-09-20 来源:sjgle食品加工包装在线
《nature metabolism》杂志发布的研究报告称,ω-6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周围神经病变的新病因和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过多摄入则会加重疼痛。

脂肪酸的价值正在被逐渐深挖

 

《nature metabolism》杂志发布的研究报告称,ω-6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周围神经病变的新病因和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过多摄入则会加重疼痛。

 

研究指出,富含ω-6的饮食诱导小鼠产生对机械刺激、冷/热刺的超敏反应,并且伴随周围神经病变样神经损伤。ω-6 PUFAs的积累可加重临床前炎症性疼痛和神经性疼痛模型中的异常性疼痛,且与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多个疼痛指标密切相关。

 

研究还发现了相关机制,过多摄入ω-6 PUFAs使ω-6 PUFAs在腰椎背根神经节和皮肤中积累,并通过提高磷脂酶(PLA)2的活性增加这些脂肪酸的释放,脂肪酸氧化生成促痛介质,引起疼痛。

 

 

无独有偶,2021年7月1日,《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研究人员对182名平均年龄在38岁,每月有 5-20 天有偏头痛的参与者进行研究,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三组不同的健康饮食计划中,以二十碳五烯酸 (EPA)、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 和亚油酸设计的三种饮食改变为受控变量。

 

第一组的EPA+DHA摄入量为1.5克/天,并将亚油酸维持在7%左右能量供应。第二组的EPA+DHA 同样为1.5克/天,但将亚油酸减少到≤1.8%的能量供应。对照组为将EPA+DHA保持在<150毫克/天,亚油酸保持在7%左右的能量供应。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亚油酸和omega-3 脂肪酸含量较高的饮食使得每天的总头痛时间、严重头痛时间和每月的总头痛天数减少了30%至40%,且血液样本中与疼痛有关的脂质水平也较低。

 

 

食用油的更迭

 

虽然我们目前的食用油主要以植物油为主,但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却主要以动物油脂为主,而植物油作为主流只不过才百余年的历史。

 

植物油之所以受宠,一是源于现代科学研究的佐证,不饱和脂肪酸相较于饱和脂肪酸能够带来更好的健康价值;二是源于资源的压力,自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始,油脂的消耗量就不断大幅增加,鲸油的产量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棉籽油则称为理想的工业替代油脂。虽然,棉籽油在工业上很快被石油所替代,但植物油的商机却迅速被商家俘获,进而发展成当下主流的食用油。

 

事实上,人类一直有食用植物油的习惯,西晋博物学家张华的《博物志》上就已经有用麻油制豆鼓法的记载:“外国有豆豉法:以苦酒浸豆,暴令极燥,以麻油蒸讫,复暴三过乃止。"而植物油的提炼记载就更为久远,东汉刘熙的《释名》就载有"柰油,捣实和以涂缯上,燥而发之形似油也。杏油亦如之。”

 

由此可见,食用油的发展经历着从动物油向植物油、从饱和脂肪向不饱和脂肪的转变,而当下的不饱和脂肪酸也正经历着优胜劣汰,那便是ω-6和ω-3的“战争”。

 

ω-6在为谁“背锅”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脂肪酸主要有ω-3、ω-6、ω-7、ω-9四种,而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主流植物油的脂肪酸主要以ω-6为主,也包含少量其他类型的脂肪酸。当然,不同植物中含有的主要脂肪酸种类不同,比如棕榈油以ω-7为主,橄榄油以ω-9为主,亚麻籽油则主要以ω-3系列为主。

 

近年来的研究报告结论对于ω -6脂肪酸确实并不友好,其过量摄入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那ω-6并不是好脂肪酸么?显然不是。无论是ω-3还是ω-6,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并且体内无法合成,依赖于饮食的摄入。ω-6所带来的危机,实际是由于食用油摄入量过大引起的,其根源并不在与ω-6本身。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不超过25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是每天每人摄入量20-30克,但实际现在居民每天每人摄入量达到42克左右。并且,外卖、零食、餐饮环节往往是隐形的“油脂”供应大户,无形中给消费者增加了更多的负担。与其将矛头指向ω-6脂肪酸,不如切实的进行食用油的减量化。更何况,在健康的维护上,ω-6比饱和脂肪酸要理想的多。

 

重塑脂肪酸格局

 

  根据当下人们的饮食习惯,ω-6是主要的摄入类型,摄入缺乏的情况通常不会出现。但ω-3脂肪酸的摄入相对较低,因为其主要存在于深海鱼等产品中,而消费者日常能够接触的植物油通常比较缺乏。随着功能性食用油市场的不断升温,含有ω-3脂肪酸的小众植物油也逐渐得到市场认可,比如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牡丹籽油等。

 

  医学研究指出,ω-3和ω-6在体内发挥作用呈现协同及依赖关系,二者的比例在1:4到1:1时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指南》也提倡必需脂肪酸摄入亚油酸与亚麻酸的比例为4:1。然而,当下ω-3摄入不足的问题是全球化的问题。2011年,《脂研究杂志》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过去40年,西方国家ω-6的摄入量增长了250%,而ω-3 的摄入量反而减少了40%。

 

  由此可见,脂肪酸的格局会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市场需求的转变而进一步塑造,以ω-3脂肪酸比例为衡量指标的新生代,势必成为功能性食用油市场的有力搅局者。

 

作者简介:

Huer,从事熟肉制品产品研发10年,糕点生产线产品开发3年。

相关阅读

如何选购食用油?

2022-05-30

食用油该怎么选,又该怎么用?

2022-03-31

如何让“油瓶子”里多装中国油?油料扩产、技术创新抢占高点

2022-02-25

正确认识食用油的营养价值

2022-02-09

以智能转型、技术创新驱动产业,食用油驶入发展快车道

2021-11-15

食用油市场空间广阔 包装用塑料瓶再规范促有序发展

2021-10-26

总编推荐

营养来源简约而不简单,十字花科备受关注

浅析转基因食品检测相关技术

异形刀片:多功能应用,提升切割效率

圆刀片:多用途切割工具的精准之选

电子数粒机:精确计数,提升生产效率

粉剂包装机:高效粉体物料包装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水丸包装机:高效包装,提升药品生产效能

一体机:多功能集成与便捷操作的智能解决方案

打印贴标:高效精准,标识任务的得力助手

标签打印:高效管理与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