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专家原创
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加工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广泛应用在提升食品口感、改良质地、调整颜色和延长保鲜期等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选择。然而,食品添加剂所带来的潜在影响和风险也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1、食品添加剂定义
食品添加剂是一类经过科学合成或提取的物质,被有意地加入食品中,以达到改善其质地、颜色、口感和保鲜性能等目的的化学物质或天然物质,这些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具有多种功能,如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感以及延长食品的货架寿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为了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可口度,但其需要在合理的浓度范围内安全使用,并经过相关监管机构的认可和审批。
2、食品添加剂类别
依据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我国食品添加剂种类繁多,按照常用功能可以分为22个类别,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如下几种:
防腐剂:例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一般在制作果酱、蜜饯等食品加工中常见,可以延长食品保存期。
增稠剂和乳化剂:增稠剂(瓜尔胶、海藻酸钠等)可以提高食品的黏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形状,赋予食品顺滑、适宜的口感。
甜味剂:常用的有三氯蔗糖、木糖醇等。可以赋予食品甜味,增加食品的口感。
食品用香料:各种果味香精、花香型香精等,可以让食品具有独特口味,各种果味饮料、化妆品、香烟中都广泛使用。
护色剂、着色剂:如亚硝酸钠、红曲红可以给火腿、酱卤肉护色,让火腿、卤肉呈现出良好色泽。
食品添加剂有何用途?
1、改善食品的质感与口感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安全方面能够产生正面影响,尤其在改善食品的质感与口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食品添加剂,食品制造商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调整食品的质地,使其更为可口和令人喜爱。例如,在面点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可以改良面团的弹性和蓬松度,提升食品的口感体验,让消费者更加满意。
2、增强食品色泽
通过精心选用适当的色素类食品添加剂,食品制造商能够调配出更加鲜艳、吸引人的色彩,为食品增添视觉吸引力,不仅提高了食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还使得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富有色彩鲜明的食品产品。
3、延长食品保鲜期
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食品制造商能够有效延缓食品的氧化和腐败过程,降低细菌和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这不仅有助于减少食品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损失,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长时间内安全可靠的食品选择。
4、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
食品添加剂的运用在一些情况下能够弥补食品在生产、加工或保存过程中的损失,增加了食品的营养价值。例如,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添加不仅有助于满足人体对这些重要营养成分的需求,还有助于缓解一些特定人群由饮食不均衡而导致的健康问题。
食品添加剂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何种风险?
1、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过敏反应:一些食品添加剂,如色素、防腐剂和增味剂,可能成为引发过敏反应的触发因素。例如,某些色素和防腐剂已被证实与过敏反应有关,对于已经存在过敏体质的人群,可能会引发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
慢性疾病:长期摄入含有特定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可能与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的关联。例如,食品添加剂中的人工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等被认为可能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有关。
2、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生态系统影响:食品添加剂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可能释放出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导致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例如,一些防腐剂和抗氧化剂的排放可能进入水体,对水生生物造成不良影响,这些化学物质可能累积在水生生物体内,最终影响整个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环境污染问题:特定的防腐剂和色素成分通过废水排放可能对水体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这些物质进入水体后可能与其他污染源相互作用,形成难以降解的有害物质,危及水生生物的健康。此外,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可能含有残余的食品添加剂,这些废物的不当处置可能导致土壤污染,威胁到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的生态平衡,对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预防和控制食品添加剂影响食品安全的对策
1、制定和执行更为严格的法规和监管标准
通过强有力的法规,相关部门能够规范食品产业的行为,确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从而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例如,欧盟在制定《食品添加剂法规》时,通过详细列举可用的食品添加剂,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规定其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以确保食品安全。此外,监管机构应当拥有更强大的执法能力,确保企业严格按照法规执行。
2、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可以明确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范围、影响机制以及潜在的危害。例如,针对防腐剂这一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研究者可以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探究其在食品中的作用机制、摄入量与安全性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其在合适范围内使用。此外,针对儿童、孕妇或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全面地考虑其生理特点,明确他们对某些食品添加剂的耐受性,从而为其提供科学的建议。
同时,科研机构和产业界也应加大对新型食品添加剂替代品的研发力度,以寻找既能够实现相应功能,又不带来负面影响的替代品。例如,一些天然提取物或具有抗氧化性的天然物质是较为安全的替代品,可以降低食品生产对合成食品添加剂的依赖。
3、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的传递和沟通
及时、透明的信息传递不仅有助于提升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水平,还能够建立起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传递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权威信息,使公众了解到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状况以及与其健康相关的信息。同时,食品产业也应该积极参与信息传递,全面、透明地标示产品中所含的添加剂。清晰的标签和包装信息能够使消费者更容易了解购买的食品所包含的成分,从而使其能够更自主地选择食品。
4、提升食品生产从业者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科学普及是加强食品安全信息传递的关键环节。通过开展公众教育活动、举办专题讲座等活动或与学术机构、健康组织合作,共同推动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科学认知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添加剂的作用、风险和使用建议。
5、强化食品包装上的标识
食品包装上的标识应当包括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用途以及含量信息,从而使人们通过简单易懂的文字、图标或者二维码等了解食品的相关成分。例如,欧盟的一些食品包装上已经采用了简明扼要的标识系统,将添加剂以E号码形式列示且详细注明其用途,为消费者提供清晰的食品成分信息。
总结
食品添加剂在改善口感、延长保质期等方面发挥了正面作用,但其不当使用可能引发过敏、代谢紊乱等潜在健康风险。需要注意的是,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是完全不同的,消费者不必刻意回避食品添加剂,需要应科学理性看待。其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添加非食用物质等“两超一非”的违法行为,才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因此,健全的法律体系、严格的监管标准、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和推动绿色替代技术将是降低食品添加剂负面影响的关键!
作者简介:
樱桃小姐,从事大健康行业相关政策分析、健康管理研究与新闻资讯写作宣传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