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专家原创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今年的8月7日就是立秋了,此时自然界中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虽然暑气和热气犹在,但凉风已经不远了。根据传统的中医理论和经验,立秋后的养生,凡饮食起居、精神运动皆以养收为原则,贵在滋阴敛阳。同时,这时也应注意减少空调的使用,避免因过度依赖空调导致身体受凉。另外,对于水果的选择,也应避免食用过多寒凉的水果,以免损伤脾胃。那么,在立秋之后如何进行养生和保健呢?
润燥养阴慎进补
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食以“润燥、补肺、养阴、多酸”为原则。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饮膳正要》载:“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入秋后宜食生地粥、莲子百合汤、雪梨银耳汤等以滋阴润燥、健脾祛湿,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
根据传统中医所推崇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可补充夏季的消耗。如何科学进补才能起到养生的效果?专家建议大家可以先找中医师辨明体质,根据体质及身体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调补。
另外,患有胃肠道疾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也不宜摄入太多肉食,可以补充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等具有清补功效的食物,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值得注意的是,《药性切用》还记载:北沙参,甘淡性凉,补虚退热,益五脏之阴。因此,北沙参也被誉为是“五脏真阴之王”!
立秋要养肝护肝
秋季本身肺气较旺,如再过用补肺之品,就会导致肺气过旺,从而伤肝,可能出现胁肋疼痛、腹胀、乏力、心情低落等症状,尤其有肝 脏慢性疾病的人更要注意。中医专家认为,立秋过后,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容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而此时,肝 脏、心脏及脾胃还处于衰弱阶段,因此,立秋过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因此要加强调养,使肺气不要过偏,影响机体健康。
立秋之后,也建议大家要适当多润肺,多补充水分,少食辛辣、烧烤、油腻、伤胃的食物,相反,可多吃点果仁类的食物。起居还宜早起早卧,多呼吸新鲜空气,多做深呼吸,以及时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注意不做剧烈运动,不过度劳作,可适度慢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另外,在肺盛之时易影响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肝气受制的秋天,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表现在生理方面则为容易引起气血失调等疾病的发生,比如:内分泌紊乱等问题,像月经失调、心慌心悸、失眠问题等。当出现此类现象时,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立秋需要注重润肺
立秋后,阳气转衰,阴气日上,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秋冬养阴。《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道:“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秋日宜收不宜散,而中医认为,酸性收敛,辛味发散,故立秋起,可适当吃一些酸味蔬果,如柠檬、乌梅、柑橘、柚子等收敛肺气。饮食上还要尽量少食辛辣,以防泻肺气。
现在中医学研究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为需要润燥、养阴、润肺。立秋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根据阴阳调和,机体平衡的原理,要加强对这些器官的调养,使肺气不要过偏,影响机体健康!
立秋需要注重养护胃肠道
民以食为天,在日常生活中,膳食的调养十分重要。《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云:“毒 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中医认为,治疗疾病,饮食为上,药物次之。通过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的辨证应用,补养人体所需的精气。饮食之道与人的生、长、化、收、藏都密切相关。
立秋后,饮食上要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以助肝气,多食用平肝润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萝卜、木耳、山药、扁豆、枸杞、银耳、猪肉、鸭、鸡肉、兔肉、花生、黄鳝、鲫鱼、黄鱼、柚子、梨、苹果等。秋季是人体适宜进补的季节,但要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如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少吃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忌多贪食瓜果,以免伤脾胃。因此,饮食上宜适当选择具有滋阴润肺之功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百合、银耳等以滋阴润燥、益胃生津。
立秋之后的饮食推荐与功效
1、生地粥
主要食材:生地黄30克,大米75克,冰糖少许。
具体做法: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加入适量清水,武火煮沸,之后文火煮约30分钟,倒出药汁;再加冷水煮1次,将两次药液合并,之后浓缩煮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加热至沸腾,放入适量冰糖调味后即可食用。
保健功效:滋阴益胃、凉血生津,阴虚火旺导致的肺结核、糖尿病、失眠和慢性咽喉炎患者尤其适宜。
2、黄精肘
主要食材:黄精10克,党参10克,大枣5枚,猪肘750克,生姜15克,葱适量。
具体做法:将黄精切薄片,党参切段,装纱布袋内,扎口;大枣洗净、掰开待用;猪肘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待用;姜、葱洗净、切碎待用。将以上食物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武火烧沸,之后撇尽浮沫,改文火继续煨至汁浓肘烂,去掉药包,猪肘、汤汁、大枣一同装入碗内食用。
保健功效:补脾益肾、润肺补气,脾胃虚弱、气阴两虚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慢性咳嗽、病后体弱者尤其适宜。
立秋后的养生小贴士
1、不要暴饮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2、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等。另外,还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
3、饮食不要过于生冷
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寒冷食物容易导致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
4、应忌过燥的食物
中医认为,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道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所以,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过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类的食物。
总结
立秋,作为秋季的起始节气,其养生之道主要集中在调整心态和饮食习惯上。首先,保持心情舒畅和平心静气是立秋养生的重要一环。其次,饮食上应以祛暑清热为主,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此外,立秋后天气转凉,可以适时增加肉食摄入,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和增强体质。总的来说,立秋的养生之道主要还在于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以适应秋季的变化,从而促进身体健康!
作者简介:
辛夷,主要从事食品安全、食品包装与加工管理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