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专家原创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天然存在于某些食物中,因在绿叶中含量十分丰富而得名。我们听过最多的关于叶酸的话题,或许就是孕妇需要补充叶酸。科学研究证实,叶酸对细胞的分裂生长及核酸、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预防新生儿神经管缺陷、孕妇贫血及先天畸形等有重要意义。此外,叶酸还调节着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能减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2 型糖尿病、先天畸形、老年性痴呆、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等疾病的发生。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 版)》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叶酸需要量为400μg;孕期由于胎宝宝进行神经发育,准妈妈对叶酸的需求量更大,整个孕期每天需要600μg的叶酸;哺乳期由于母乳中的叶酸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哺乳期的需要量每天需要 达到550 μg的叶酸。
叶酸的来源
叶酸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天然来源,另一个是合成叶酸。实际上,叶酸作为一种维生素,其在日常饮食中并不缺乏,我们常见的绿叶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等都含有丰富的叶酸。比如一份约30克的生菠菜就能提供大约58微克的叶酸,占成人每日推荐摄入量的近15%。如果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克蔬菜,深色蔬菜应占到蔬菜总摄入量的一半以上。”再加上水果等其他物质的摄入及肠道菌群的合成,其实日常的叶酸并不易缺乏。
但问题是,大部分人并没有办法达到膳食指南推荐饮食的要求。另外,还有一些群体及特殊时期对于叶酸有着更高的需求,比如孕期及服药或者代谢障碍群体。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叶酸的吸收率并不乐观。混合膳食中的叶酸大约有3/4是以与多个谷氨酸相结合的形式存在的,这种多谷氨酸不易被小肠吸收,氨酸酰越多,吸收率越差。在吸收之前必须经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γ—谷氨酸酰基水解酶分解为单谷氨酸叶酸,才能被吸收。因此,合成叶酸就成了补充叶酸的重要方式。美国卫生部门于1996年提出在谷物食品中补充人工合成的叶酸,这项提议在1998年成为法律,并被认为是上世纪下半叶最成功的公共卫生成果之一。
按照GB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食用标准的规定,食品用叶酸的来源包括叶酸(蝶酰谷氨酸)、6S-5-甲基四氢叶酸,氨基葡萄糖盐、6S-5-甲基四氢叶酸钙。其中,蝶酰谷氨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合成叶酸的主力军,是第二代叶酸。实际上,膳食来源和合成来源的叶酸(蝶酰谷氨酸)形式并不能发挥相应的功能性,进入机体的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下转变为二氢叶酸,进而转化为四氢叶酸,才能发挥生理功能。近些年,随着活性叶酸6S-5-甲基四氢叶酸盐法规的松绑,其正逐渐成为叶酸的“明日之星”。
天然叶酸更安全
尽管叶酸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种营养成分,但其对健康的影响其实是把双刃剑。目前已经有众多的研究证实,叶酸的过少或者过量对身体都是有害的。
Nature子刊《通讯生物学》发表的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科学家的一篇论文显示,叶酸摄入过多会导致它和维生素b12(Vb12)失衡,这种状态会给大脑发育带去负面影响。缺乏叶酸会提升小鼠神经管缺陷概率,叶酸过多会引起大脑的结构发生变化。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公共健康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过量补充叶酸可以通过代际影响下一代的神经发育情况。当新生儿母亲的血液中同时存在高含量的叶酸和维生素B12时,新生儿患自闭症的风险增加了17倍。
一项日本的研究显示,在整个妊娠期间给小鼠喂食高剂量叶酸(40mg),在产后第22天和第50天测量两组后代的空腹血糖,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通过测定组织块、胰 腺中胰岛素表达面积、肝 脏甘油三酯含量和基因表达,发现小鼠体内过量补充叶酸会导致后代的胰岛素合成降低和肝 脏脂肪代谢受损。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上的一项小鼠研究报告显示,叶酸补充过多会加速癌组织中的甲硫氨酸循环,从而促进肝细胞癌的发展。而关于叶酸与癌症的关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膳食补充剂办公室曾指出:食物中天然的叶酸能辅助降低癌症风险,但叶酸补充剂效果是不同的。这也意味着,通过天然形式补充叶酸是更为安全的途径。
辣木叶值得期待
辣木叶指原产于印度的多年生热带落叶乔木辣木树的叶子,我国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才开始引种辣木,目前在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省区均有种植。虽然是外来物种,但在2012年就被批准为新食品原料,食品安全指标按照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叶菜蔬菜的规定执行,足见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近年来,关于辣木叶的研究非常丰富。首先,其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据悉,只要三汤匙(约25g)的辣木叶干粉就含有幼儿每日所需的270%的维生素A、42%的蛋白质、125%的钙、70%的铁及22%的维生素C。其次,辣木叶也是潜在的功能性原料。辣木叶是临床上常见的清热解毒类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补血活血的功效,对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肾虚腰痛、糖尿病等病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现代研究指出,辣木叶提取物在大鼠实验中表现出显著的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病毒、保肝护肝、抗氧化等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辣木叶的叶酸含量也非常丰富,是获取天然叶酸的理想来源之一。辣木叶粉中的叶酸含量1.11~1.24mg,是所有食用植物中含量最高的,是猪肝的5倍,菠菜的13倍。孕妇和乳母每天摄入25g的辣木叶粉,就可以满足推荐摄入量叶酸的59%,达到成年人推荐摄入量的74%。
叶酸的摄入量通常以膳食叶酸当量(DFE)表示,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1000ugDFE/日。由于食物中叶酸的生物利用率仅为50%,而叶酸补充剂与膳食混合时生物利用率为85%,比单纯来源于食物的叶酸利用度高1.7倍(85/50),因此DFE的计算公式为:DFE(μg)=膳食叶酸(μg)+1.7×叶酸补充剂(μg)。而辣木叶的加入可以显着降低合成叶酸的使用,不仅提升了安全性,而且因为辣木叶中其他功能成分的引入,其产品的功能性将更加突出。
作者简介:
刘刘球,从事营养保健行业研究,主要方向:政策解读和技术分析研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