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市场动态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威胁,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是一种多种危险因素并存的疾病,其病理机制与血管病变密切相关。专家表示,面对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双重威胁,实现“糖心共管”,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键。
糖尿病会导致心血管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心血管疾病死因占比高达16%,位列所有因素之首。因此,提高公众对心脏健康的认识,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糖尿病是一种多种危险因素并存的疾病,其多种病理机制与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已达1.43亿人,且糖尿病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症状的比例较高,糖尿病并发症已成为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郭立新指出,糖尿病可被视为一种泛血管疾病,它可能导致患者的大血管、中血管和微血管受损,特别是动脉损害。冠心病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典型代表,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与糖尿病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高度相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李建平表示,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类型包括大血管病变(如胸主动脉、辅助动脉、四肢动脉等)、中动脉病变(如心脏的供血动脉冠状动脉)以及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病变、肾 脏病变等)。这些病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
谈及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郭立新强调,糖尿病不仅是血糖问题,实际上是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会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尤其是心血管系统。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这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此外,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着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综合管理这些危险因素,实现“糖心共管”,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键。
李建平表示,从心血管病学的角度来看,糖尿病无疑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高血糖和伴随的多种代谢异常,其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往往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血管壁的增厚、弹性下降、血管腔狭窄等,这些都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在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一些糖尿病患者,他们的血糖虽然控制得相对较好,但由于忽视了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管理,最终还是出现了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必须采取全面的、综合的管理策略。”
营养治疗要注重精细化个体化
郭立新指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营养治疗是关键基础。要遵循“五驾马车”原则,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其中,饮食治疗尤为重要。患者应该采取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模式,限制糖分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全谷物、蔬菜和水果的比例。此外,优化体重也是关键,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来控制体重,可以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
在心血管疾病的营养治疗中,也要强调低盐、低脂的饮食原则。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而高脂肪饮食则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因此,建议患者选择瘦肉、鱼类、豆类和低脂乳制品等健康蛋白质,同时减少红肉、加工肉类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适量摄入富含n-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和核桃等,对心血管健康也有益处。这些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能够降低心脏病风险。
最后,郭立新强调,营养治疗需要与药物治疗、运动治疗和血糖监测等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方案。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并坚持执行。
李建平表示,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营养治疗至关重要。医生不仅要关注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还要关注血压、体重等心血管健康相关的因素。在饮食选择上,李建平建议患者多摄入富含钾、镁、钙等矿物质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和豆类等。这些食物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营养治疗需要更加精细化和个体化。患者需要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关注心血管健康相关的营养需求。例如,在选择碳水化合物时,应优先考虑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薯类和部分水果等,这些食物能够稳定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此外,适量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蓝莓、草莓和绿茶等,也有助于保护心血管健康。这些抗氧化剂能够减少自由基对血管壁的损伤,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李建平强调,营养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并且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时调整。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并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通过科学的营养治疗,可以有效管理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关阅读